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575章 立功绝域王忠嗣

第575章 立功绝域王忠嗣

第575章 立功绝域王忠嗣 (第2/2页)
  
  问道群臣西域诸国道里远近,做为鸿胪卿的王忠嗣对唐明皇讲述往大食去的里程甚详。
  
  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、河东、河西、陇右四节度使。
  
  一人佩四镇之印,拥兵近三十余万人,掌控万里边疆,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,绝无仅有。
  
  这一年,王忠嗣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,大破吐蕃北线主力,并乘胜追击,在积石会战中全歼吐蕃残部,斩两吐蕃王子,俘虏了八千名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,迫使吐谷浑降唐。
  
  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,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。
  
  王忠嗣又千里奔驰,击败吐蕃、大食联军,吓得大食从此宵遁,不敢再来招惹唐军。
  
  这一时期,大唐威震八方,四海畏服。
  
  “自唐朝名将张仁亶之后四十多年,王忠嗣继承其遗志,安定唐朝北部边境,塞外蛮夷部族都不敢发动战争。”
  
  “天宝五年正月,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兵败,朝廷任命王忠嗣持节充任西平郡太守,掌管武威郡的事务,同时充任河西、陇右节度使;”
  
  “不久,王忠嗣又权知朔方、河东节度使的事务。”
  
  “王忠嗣在朔方郡、河东郡时,每次边关互市,他都提高马匹的价格,胡人听说之后,争相将马匹卖给唐军,王忠嗣全都买下来。”
  
  “因此胡人的马匹变少,唐军马匹雄壮、军备充实。”
  
  “王忠嗣配佩戴四方将印,控制疆域万里,全国的精兵重镇,全在他的掌控之下。”
  
  “自从唐朝开国以来,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。”
  
  “后来,王忠嗣又升任鸿胪卿,加授金紫光禄大夫,其他官职如故;他的儿子也被授予五品官职。”
  
  “王忠嗣多次与青海、积石的敌人交战,都取得胜利,又率军在墨离讨伐吐谷浑,俘虏了吐谷浑的全部人马,凯旋归来。”
  
  “之前,王忠嗣长期驻守在河东郡及朔方郡,对当地的边境都很熟悉,也深得兵士的军心;”
  
  “然而到了河西郡及陇右郡,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,又以功名富贵自处,他的威望不如往日。”
  
  “同年四月,王忠嗣上奏朝廷,请求卸任朔方节度使、河东节度使的职位,朝廷准许。”
  
  “唐玄宗想进攻吐蕃石堡城,询问将士攻城的计策,王忠嗣上奏劝谏,认为石堡城坚固难攻,吐蕃人举国之力守卫。”
  
  “如果唐军发动强攻,必然损伤数万士卒,得不偿失,不如厉兵秣马,等待时机。”
  
  “唐玄宗听了,十分不悦。”
  
  “而权臣李林甫嫉妒王忠嗣的功劳,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进谗陈说他的过错。”
  
  “天宝六年,将军董延光请求率兵攻取石堡城,唐玄宗命令王忠嗣分兵协助,王忠嗣迫不得已出兵,没有赏赐将士,董延光很不满意。”
  
  “河西兵马使李光弼担心董延光把责任推卸给王忠嗣,劝告他虽然爱惜士卒,但不能重赏将士。”
  
  “如果出兵之后不能取胜,必然落人口实,招致谗言,引来祸患。”
  
  “王忠嗣认为争夺石堡城对敌人没什么损失,唐军反而要牺牲数万将士,自己宁愿丢官弃爵,也不愿唐军无谓牺牲。”
  
  “董延光率军进攻石堡城,逾期未能攻克,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,因此导致战事无功。”
  
  “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,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。”
  
  “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曾表示,自己早年与忠王李亨在宫中一起生活,愿意尊奉太子。”
  
  “唐玄宗大怒,征召王忠嗣入朝,命令三司审讯,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。”
  
  “适逢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为陇右节度,哥舒翰得到唐玄宗宠信。”
  
  “因而上奏替王忠嗣求情,辞语恳切,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。”
  
  “唐玄宗这才怒气稍微消解。同年十一月,王忠嗣被贬为汉阳郡太守。”
  
  “天宝七年,王忠嗣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。”
  
  “第二年,王忠嗣突然暴毙,终年四十五岁。”
  
  “宝应元年,朝廷追赠王忠嗣兵部尚书。”
  
  辛弃疾:王忠嗣因为屡立战功,地位和威望不断提升,这也遭到了朝廷小人的嫉妒。
  
  其中,李林甫就非常担心王忠嗣入朝当上宰相。
  
  至于野心逐渐膨胀的安禄山,也担心王忠嗣会成为自己的劲敌。
  
  于是,安禄山提出请王忠嗣派人协助修建雄武城,想趁机截留他手下的士兵。
  
  王忠嗣早于约定的期限到达了雄武城,没有见到安禄山就率兵返回了。
  
  对此,王忠嗣屡次向皇帝控诉安禄山将来肯定会反叛朝廷。
  
  不过,李林甫多次为安禄山说好话,现在王忠嗣直接控诉安禄山,无疑彻底得罪了李林甫,这成为其结局凄凉的重要原因。
  
  自从张仁亶守边四十多年之后,王忠嗣继承了他的功业,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战事。
  
  皇甫惟明由于在河、陇战败,王忠嗣由此担任西平郡太守、判武威郡事,担任河西、陇右节度使。
  
  而这,足以说明王忠嗣手握重兵,并获得了养父李隆基的信任。
  
  不过,王忠嗣长期在河东、朔方很长时间,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,很得士卒人心。
  
  到了河、陇,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,又以功名富贵自傲,威望比往日降低。
  
  不久之后,王忠嗣坚持让位朔方、河东节度使职务,唐玄宗同意了。
  
  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,唐玄宗下诏命令王忠嗣分兵接应他。
  
  结果,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,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,因此导致战事无功。
  
  与此同时,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。
  
  正所谓三人成虎,在多人的诬陷下,唐玄宗也怀疑了这位养子,命令三司详细审讯,这导致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。
  
  幸好在哥舒翰的求情下,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,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